首页 高中作文 高三作文

家乡的熟人社会-读《乡土中国》有感1500字

浏览:207 | 发布于:2022-12-27

在高二上学期的语文课上,我对《乡土中国》进行了整本书的阅读。作为一个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而后进城读书的人,现在与农村最大联系便是每年寒假回到故乡去过春节,贴春联、赏春联是春节轶事,结合《乡土中国》中的论述,给我了深深的思考。

从《乡土中国》中的“乡土本色”、《文字下乡》中有感而发:文章当中指出“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为了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带话。”简言之,文字是用来传播信息的,是为了克服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的阻碍。比如现代我可以通过读自己小时候写的日记,来回忆自己童年时所经历的事情。这是现在的我和少年的我之间记忆和交流;比如我现在可以通过读《史纪》了解上古至西汉发生的历史事件,对目前的我而言,只能通过“文字材料”来了解古代的历史。“史记”就是那几个朝代过往时空的浓缩。

但是文字不是完美的表达方式,它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和艺术。文法和艺术就是在减少文字的“走样”。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不和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

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电脑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在慢慢的褪去。在此我想到了今年回家过年时,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贴错春联”、“误读春联”。贴春联有讲究,那是因为写春联有讲究的原因。更确切的说是书写格式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文字排版分竖排和横排的,一般无论哪种,现在看文字的人都喜欢从左到右读。可是贴门额上的横批时,还是有人喜欢从中间向左右两边读。比如‘春满花开’贴在门额是‘满春花开’;‘财源广进’贴在门额是‘源财广进’。还有人喜欢从右边贴读,比如‘万事如意’贴成‘事万意如’或是‘意如事万’。也出现过‘如意万事’。针对这些现象,我知道读的顺序有从左到右,也有从右到左,还有从中间向两边,从中间向两边读时顺序也有先后。春联来源于古代驱鬼辟邪的桃木,后来演变成桃符,悬挂在门上。明代时,桃符正式改为“春联”,且贴红纸春联已经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形式,好的春联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几乎都会贴红纸春联,渲染新年的喜庆气氛,成为过新年的重要标志。红纸具有辟邪作用,在中国红色还表示吉祥。所以贴春联寓意万事都要新,都要吉祥。

现在我的问题重点不是这方面,而是我觉得这也反映出一部分‘乡土社会’对文字需要不是很重要。社区中有的村民不识字,或识得字不是很多,对于词语搭配不是很熟,在贴春联时,把春联的字贴贴颠倒的事经常发生,只要仔细观察,你总会有些发现。这是一方面的缘由和表现。还有就是另外一方面表现在:无论是大年初一到宗族内的家庭拜年还是到宗族外的家庭拜年,没有几个人(大人、小孩)会去留意所拜人家的大门及庭院所贴的春联。通常是匆匆忙忙走走团拜的形式。我觉得这反映出了乡土社会的本色—生活在熟人的社会中,文字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起的作用不大。”

春联对门的装饰作用非常强。社区大多村民每年对于选什么样的春联都很重视,而且贴的人也是非常用心。如果一家庭院内的门比较多的话,那么贴春联就是一件非常考验耐心,并且较脏和累的活。所以,因忙年累的缘故,把春联贴反也是可以理解。但是除了贴春联的在意春联,恐怕没有多少社区成员会留心。过年后与亲戚走动,也没有多少亲戚来夸赞一下主家的春联好的。提不提春联的问题,不影响主人与亲戚之间的关系,但是从另一角度看我觉得还是客人没有在意。不够重视的背后,对文化、文字的淡漠。

相关作文

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