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00字
浏览:197 | 发布于:2024-07-28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800 字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影片,它将一所底层寄宿学校的孩童们与一位善解人意的音乐教师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展现了爱与教育的救赎力量。
故事发生在 1949 年的法国乡间,一群难缠的男孩被送往云巴顿寄宿学校,这是一所专门收容不良少年的感化院。在冷漠严苛的校长和体罚无度的教鞭下,这些孩子过着枯燥而凄惨的生活。
然而,当新任音乐教师克莱门特·马修到来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马修老师是一位具有同情心和创造力的音乐家,他相信音乐的力量,并决心用它来激发这些孩子的内在潜能。
马修老师发现,这些孩子表面上顽劣不堪,但内心深处却有着对关爱的渴望。他通过合唱团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和释放情绪的渠道。孩子们的歌声中充满了纯真与哀伤,让人动容。
马修老师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方式,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他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在音乐的滋养下,孩子们逐渐卸下了防备,他们的心灵变得更加柔软。
影片中有一位名叫皮埃尔的孤儿,他有着天赋的歌声,但因其难以控制的行为而备受欺凌。马修老师用音乐唤醒了皮埃尔内心的渴望,帮助他走出阴影,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歌手。
然而,马修老师的教育方式并不被所有人理解和接受。校长认为他的做法太过纵容孩子,有悖于感化院的宗旨。在保守势力的阻挠下,马修老师被迫离开了云巴顿学校。
虽然马修老师离开了,但他对孩子们的爱与影响却永远留在了他们的心中。孩子们延续着合唱团的传统,用音乐唱响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关于教育与人性的电影。它告诉我们,爱和尊重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关键。马修老师用音乐点亮了这些被社会遗弃的孩子的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是有价值的。
这部影片还探讨了社会对边缘群体的偏见和歧视。寄宿学校的男孩们性格各异,有的叛逆,有的孤僻,有的野蛮。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被社会所抛弃。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和耐心,打破了社会对他们的刻板印象,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经典之作,它唤起了人们对教育、人性、音乐和社会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即使是最边缘化的群体,也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关爱和希望。像马修老师这样的教育者,用他们的爱和奉献,为这些孩子带来了春天,照亮了他们的生命。
相关作文
- 09/02爸爸的生日派对
- 09/02校园的古榕树
- 08/25家乡的特色宝藏
- 08/25家乡的特色宝藏
- 08/25观《少年阿超》有感
- 08/04《奇迹博物馆》阅读心得
- 07/25什么是通俗易懂的小学说明文
- 07/25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活动:我会自己上厕所
- 07/25逐梦的脚步
- 07/24做有胸怀的人
推荐作文
- 10/12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100字-300字
- 10/12《中国机长》观后感400字作文
- 10/12《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之我们的女排
- 10/12观看阅兵式的作文 庆祖国70华诞观后感
- 10/1270周年国庆大阅兵观后感800字左右作文
- 10/10四年级400字习作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 10/10国庆小长假日记400字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 10/102019年国庆阅兵式观后感800字以上作文
- 10/10观后感作文 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
- 09/112019年全国卷Ⅱ高考700字 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