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三篇
浏览:190 | 发布于:2024-08-07论语读后感三篇
第一篇:君子之德
《论语》中对君子的德行的论述可谓卷帙浩繁,其中,“仁、义、礼、智、信”五常尤为关键。仁者,爱人;义者,公正;礼者,守节;智者,明辨;信者,守约。此五常互相贯通,不可或缺,乃君子之德之基石。
君子之仁,不是泛泛的同情,而是推己及人的恻隐之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君子之义,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具体的实践,是“见义勇为”的担当,是“杀身成仁”的奉献。君子之礼,不是繁文缛节的束缚,而是维持社会秩序的规范,是“礼之以己”的尊重,是“彬彬有礼”的修养。君子之智,不是灵光一现的聪明,而是勤学苦思的积淀,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求知精神,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孜孜不倦。君子之信,不是轻而易举的承诺,而是言行一致的践行,是“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是“信守诺言”的担当。
君子之德,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实现。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要少说多做,践行德行,以身作则。君子之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修养。“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即使在困顿之中,也能坚守德行,而小人则会一遇挫折就堕落。
第二篇:修身之道
《论语》中不仅论述了君子的德行,还提出了修身养性的方法。孔子认为,修身之道在于“克己复礼”。“克己”即克制自己的欲望,克服自己的私心。“复礼”即恢复人的本性,遵循礼义规范。
克己复礼并非易事。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君子要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为外物所诱惑,不为私欲所驱使。孔子还强调了“过则勿惮改”的原则。君子难免会犯错,但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及时改正。只有不断克制欲望,遵循礼义,才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修身养性是君子一生的事业。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君子要不断学习,不断反省,不断进取,才能在修身养性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第三篇:为政之道
《论语》不仅是一部伦理道德方面的著作,也包含了丰富的政治思想。孔子认为,为政之道在于“仁”。君子治国,要以仁义为本,以民为重。孔子曰:“仁者爱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君子要爱护百姓,推行仁政,使民得其所。
君子治国,还必须以身作则,表率百姓。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要以自己的德行感化百姓,为百姓树立榜样。君子治国,还必须尊重民意,广开言路。孔子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君子要倾听百姓的呼声,了解百姓的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民意的政策。
孔子认为,为政之道并非高深莫测,而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实现。君子治国,要“修己以安百姓”,要“为政以德”,要“以民为本”。只有以仁义治国,以民为重,才能实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相关作文
- 08/25家乡的特色宝藏
- 08/25家乡的特色宝藏
- 07/25《战争与和平》阅读心得
- 07/25什么是通俗易懂的小学说明文
- 07/25东风渠畔的夕阳美景
- 07/25春雨中的心绪
- 07/25《小战马》阅读感悟
- 07/21探秘智慧与勇气的殿堂:读《福尔摩斯探案集》有感
- 07/21宽松T恤的魅力
- 07/18五年级寒假《丁丁当当》阅读感悟
推荐作文
- 08/08沈从文《边城》读后感
- 07/26《小王子》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