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材作文 读后感作文

读书小练笔 观沧海(读后感)

浏览:301 | 发布于:2024-08-28

读书小练笔:观沧海(读后感)

苏轼的《观沧海》一诗,以其磅礴的气势和豪放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壮丽的东海画面,令人读之震撼,心胸为之开阔。

诗的开头,诗人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巧妙地渲染出大自然的色彩缤纷。旭日初升,将江面映得一片通红,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春光明媚,江水在阳光下泛着碧绿的光泽,仿佛染上了蓝色的颜料。这两个生动的比喻,为苍茫的东海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诗人用一系列动词,描摹了东海的波澜壮阔。“千顷澄碧水,天际无纤云”,“浩渺行无极,阅尽沧桑变”。澄碧的水面一望无际,万里晴空没有一丝云彩。诗人乘舟行于其间,纵横驰骋,仿佛穿越了无尽的时光,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全诗的高潮在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诗人登上碣石山,放眼眺望辽阔的东海,顿时胸怀开阔,豪情万丈。在他的眼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怒而飞,动而愈出”。东海无边无际,浩瀚如烟,而屹立其间的山岛却巍然耸立,任凭风吹浪打。诗人以波涛汹涌、飞溅而起的浪花来形容东海的巨大力量,表现了自然界的磅礴气势。

最后,诗人发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感慨。他已经习惯了大海的浩瀚和壮美,渴望乘风归去,鱼跃龙门,再登高峰。但又担心琼楼玉宇过于高寒,难以承受。这种进退两难的心境,恰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渴望。

苏轼的《观沧海》一诗,不仅是一首咏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对大海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豪放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读罢此诗,我们不仅为大海的壮丽而惊叹,更被诗人昂扬向上的精神所感染。

相关作文

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