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湖灌顶的作文课-记叙文700字
浏览:245 | 发布于:2024-09-18醍醐灌顶的作文课——记叙文
初二的语文课,迎来了我们敬爱的李老师。李老师是一位资深语文教师,学识渊博,授课风趣幽默,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那堂课,李老师要讲授《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杰作,记述了作者在永州小石潭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作者贬谪后的失意之情。
李老师没有急于讲解文章内容,而是先让我们仔细朗读课文。随着朗读声在教室里回荡,小石潭幽静秀美的景色仿佛浮现在眼前。
读罢文章,李老师让我们思考:为什么作者将小石潭称为“名潭”?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说小石潭景致奇特,有说作者赋予了小石潭自己的情感。
李老师微微一笑,说:“文章中并没有直接说明小石潭是名潭,而是通过一系列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他援引文章中的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石潭水流曲折、岸势险峻的特点。
李老师继续问道:“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说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同学们疑惑不解,明明文章中说潭水清澈,却用“缥碧”一词,似乎带有几分神秘感。
李老师解释道:“‘缥碧'是古代形容青色的一种说法。文章用‘缥碧'来形容潭水,体现出水质的清澈透明,即使在千丈之深,也能看清底部的景物。这一描写既凸显了小石潭的清幽,也为文章增添了一丝朦胧之美。”
讲到这里,李老师顿了顿,目光深邃:“文章中,作者借小石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有人认为作者是在赞美小石潭的美丽,有人则认为作者是在感叹自己的不得志。
李老师没有直接点破,而是引导我们继续深入阅读文章。他指着文章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描写,说:“作者在这里通过对潭中游鱼的描绘,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感。”
李老师又将目光转向文章的结尾:“余拏舟出游,宛如径渡,以其境无人而自得。既出,得诸友人,乃悟前所见幽美,岂独余心之所喜?”李老师说:“作者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情怀,但又渴望在与友人的分享中获得慰藉。”
这一席话,如同醍醐灌顶。我这才真正理解了《小石潭记》的深意,领悟到了柳宗元身处逆境却依然热爱生活、寄情山水的心境。
下课铃声响起,但那堂课带给我们的启发却久久回荡在心中。李老师的讲解,不仅让我们学会了鉴赏文章,更让我们感悟到了人生的况味。从那以后,每当我面对困境,我总能想起那堂作文课,从柳宗元的文章中汲取力量,化逆境为动力。
相关作文
- 08/25家乡的特色宝藏
- 08/25家乡的特色宝藏
- 08/25家乡的特色宝藏
- 08/25我的成长故事
- 07/25秋色如诗
- 07/25小螃蟹的呼唤
- 07/24我的迷惘与追求
- 07/21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 07/21我的心声,老师请倾听
- 07/18我最喜爱的电视节目——《黄金100秒》
推荐作文
- 03/30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 03/30我说中国梦
- 03/30我的青春摆渡人
- 03/30因为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