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材作文 心情作文

品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记叙文1000字

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我驻足于盛唐气象的穹庐下,聆听诗仙李白的豪迈,感怀诗圣杜甫的悲愁。然而,有一位诗人的身影同样熠熠生辉,他以铿锵有力的笔触,谱写了一曲激越壮丽的边塞之歌,他就是岑参。

岑参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出生于唐代中期,自幼胸怀壮志。25岁时,岑参为避开权奸李林甫的迫害,远赴边塞,历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封常清、郭子仪等将领的幕僚。在这段戎马生涯中,岑参亲历了大唐边疆的烽火连天,目睹了将士们浴血奋战的英勇,也领略了塞外风光的壮美。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创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时值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奉命率军征讨石国。岑参作为封常清的幕僚,随军出征,一路跋涉,亲眼目睹了将士们的壮行,心中感慨万千,遂写下了这首名篇。

诗歌开头,岑参以激越的笔调描绘了将士们出发时的盛大场面:“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西北边塞的凛冽寒风呼啸而过,黄沙漫天飞扬,戈壁滩上遍布着巨大的碎石。匈奴的草场上,马群正在悠闲地吃草,显得膘肥体壮。此时的岑参,心中既有对征战的兴奋,又有对未知前路的担忧。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将士们临行的场景:“金甲夜坐灯火红,气吞万里如虎。北斗七星高,将军帐里坐。”将士们身披金甲,在灯火通明的营帐中整装待发。他们英勇威武,目光锐利,似乎能吞噬万里山河。天上北斗七星悬挂高空,将军们在帐中安坐,等待着黎明破晓。这幅画面,展现了将士们豪迈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

随着一声令下,将士们踏上了征途:“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蹄踏碎玉门关。”将军们日夜兼程,身披金甲,手持戈矛。凛冽的寒风犹如刀割一般,马蹄踏碎了玉门关的城墙。这短短的几句诗,写出了将士们的艰苦跋涉和视死如归的决心。

接下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边塞风光:“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五月时节,天山仍被白雪覆盖,不见一朵花开,只有严寒刺骨。笛声中传来《折杨柳》的曲调,却让人更加思念家乡的春色。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荒凉悲壮的边塞图景,既渲染了征途的艰辛,也表达了将士们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最后,诗歌以激昂的基调收尾:“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封狼居胥欲立功,饥鹰白隼相随飞。”诗人将封常清比作汉代名将霍去病,相信他一定能像霍去病那样立下不朽功勋。饥鹰和白隼盘旋在空中,似乎也在等待着胜利的时刻。全诗在激昂慷慨的豪情中落下帷幕,表达了岑参对封常清出征的祝福和对大唐盛世的期待。

读罢《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我为岑参笔下的豪迈壮丽而震撼。他的诗歌,不仅描绘了边塞的壮美风光和将士们的英勇征战,更寄托了诗人对大唐盛世的无限向往。岑参的边塞诗,既是唐诗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

今天,当我们回望那段历史,我们仍然能从岑参的诗歌中汲取力量。他的豪情壮志,他的家国情怀,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关作文

推荐作文